据新华社杭州7月16日电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在其兴建架空于地面的干栏式房屋时已经考虑到要使住宅符合冬暖夏凉的要求。这是浙江省女考古专家赵晓波最近提出的观点。
1973年发现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世界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其两次考古发掘中表明这些建筑的门户朝向为南偏东或正南,而这个朝向从江浙地区的日照特点看,具有通风、采光、取暖、避寒诸多有利条件。
根据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论证的意见,专家们把第一次考古发掘的建筑遗迹按原坐标移出,在东南姚江边上进行复原,并于1997年底完成了主体工程的建设。担任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馆长职务的赵晓波参与了这些干栏式建筑复原工作。
经对复原的干栏式建筑的观察,在元旦前后这一江浙地区最寒冷的日子里,早上8时半,太阳能照射进屋子内8米;到下午3时,东西两侧平台上都洒满了阳光。而到了4月1日以后,气温逐渐转暖,这时候的早上8时半,阳光已直射到建筑的西北面,仅反照到东侧平台。